共同感悟工大文化
发布者:谭军华   编辑:海洋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9日

共同感悟工大文化

--船舶学院召开青年博士追梦行学习交流会

627,船舶学院组织召开“青年博士追梦行”学习交流座谈会,董科等3位赴校本部参加“青年博士追梦行”的青年教师与学院教工们分享了学习考察的体会与感受。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颖主持,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建文与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一起参加了座谈会。

求学和工作都未曾去过哈尔滨的董科老师对哈工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知道哈工大非常“牛”,但是近距离感受还是第一次:“本次青年博士追梦行真的是不虚此行!虽然哈工大没有花园式的校园,但是我从实验设施、工大人的热情、实干的精神、不拘一格的人才聘用、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方面深切的领悟了哈工大的校训,感触可以说是很震撼的。这几天我自己也在反思哈工大的校训怎么在威海校区体现?怎么给自己身制定好目标?如何更好的团队协作?”

“此次追梦行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的力量、工大人的勤奋、自身的压力、校训的领悟。” 张岩老师说,虽然自己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但是两天的追梦行深深感受到工大的魅力:高水平的实验中心和研究所、工大人的工作热情和勤奋态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深刻内涵等等都让自己的追梦行不仅仅是追梦,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了方向,知道下一步自己该怎样去努力、去圆梦。

作为哈工大的学子,初冠南老师深感骄傲和自豪,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哈工大校训的认识,他深切体会到哈工大的文化、哈工大人的韧性、精神、坚持、细节等等,对他个人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每一次回到母校都会深深感受到变化,感受到哈工大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承。此次参观学习让他对如何实现威海校区的船舶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收获很大。

三位教师追梦行的感受和体会也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位老师,纷纷发言畅谈对哈工大的校训、文化和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学院党委副书记隋海瑞曾经在09年和10年分别前往本部参加学习交流和90周年校庆活动,深深感受到工大的文化、工大的精神在教师、学生中的展现,希望通过交流学习能够让在威海工作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多提供这样的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工作者开阔视野,也让学生从中受益。

船舶系主任桂洪斌谈到:三位追梦行教师回来后便与其他老师交流,大家都感觉此行的效果非常明显,对校训的理解、文化的认同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走近哈工大,学习他们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团队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好的做法。船舶学科作为威海校区的新兴特色学科,如何建设好它,我想要把工大的文化传统与其他高校的文化更好的融合来适应工大发展的要求。”

船舶学院副院长姚玉峰说,他读博士期间曾经在本部机器人研究所,深刻感受到工大人对待学生的严格,对待科研的勤奋,对待教学的激情,对待名利的淡泊。本部机器人研究所里所有人都是拼命三郎,研究所24小时开放,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的大有人在,这种拼劲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成绩的重要原因。

院长王大政说,本部行对青年博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他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青年教师能够保持自身的优点,思考如何利用总校学科资源优势来发展船舶学科;二是希望学院的教工要在工作上有自己的思路,积极的融入团队中,学院也会在团队建设上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王建文书记在讲话中说,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年教师了解、认识、认同哈工大的文化并且能够在其中快速的成长。他非常欣慰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和响应。船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要从科研团队建设、青年教师成长、文化氛围培育等方面做好工作,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和资源,通过铺路子、搭台子、结对子、压担子、树牌子等方法,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实现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赢。

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去哈工大参观学习的三位老师的交流,他们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的同时,引发了全院教职工对哈工大精神和哈工大校训的共鸣,也促使了学院教工对个人和团队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编辑审核:海洋工程学院